一位在服裝行業(yè)多年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她個人比較看好ZARA與H&M,認為這兩者的定位清晰,能走在潮流的前面,可以給消費者帶來新鮮感。而GAP在中國的定價雖然作出了調整,比較有競爭力,但服裝款式不夠新穎。
上海一家專門從事中國消費者和零售市場研究的市場調研機構通亞公司中國區(qū)首席代表保羅·弗倫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GAP作為一個正在國際和美國本土市場掙扎的品牌,這個時候希望中國成為其救贖地,似乎有點晚了。
無論是ZARA還是H&M,他們都將歐洲的風格原汁原味地復制到中國,尤其是ZARA,連店內的道具都從歐洲運來。H&M中國店內所售服裝以小號居多,其中的原因自然是所有的板型都來自歐洲,對相對瘦小的亞洲人來說,小號才能符合身材所需。
在這一點上,后來的GAP似乎更加注重與中國市場的相互融合。在GAP位于上;春B飞系膶Yu店內,所有的廣告宣傳畫內的人物均由一個中國人和一個外國人組合而成,他們想告訴中國人,這個品牌是國際的,但是其中同樣蘊含中國元素。這一點和ZARA與H&M非常強調自己的歐洲血統(tǒng)形成對比。GAP還非常強調人性化服務,但這樣的差別能否真正取悅中國顧客,還有待觀察。
從門店銷售人員給人的印象來看,ZARA中國門店工作人員常因態(tài)度倨傲,對顧客冷淡而被認為服務態(tài)度惡劣。如今,ZARA上海南京西路店開業(yè)首日的火爆場面已經很少看到,除了一年兩次的打折季人潮涌動之外,其余時間客流與本土服裝零售商的差距并不明顯。
一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盡管她比較看好ZARA與H&M,但和同行們都認為,10年之后中國服裝零售市場肯定是本土品牌的天下。因為,本土品牌的模仿能力很強,會在短時間內學到國際品牌的長處。
保羅·弗倫奇也說,他們現(xiàn)在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其實是誰將成為中國的ZARA就如同美特斯邦威之前對Giordano和G2000等香港休閑服飾巨頭發(fā)起的挑戰(zhàn)一樣,他認為,中國本土零售商在快速時尚領域的發(fā)展壯大,只是時間問題。
保羅·弗倫奇分析,本土零售商的劣勢在于它們的服飾系列不像國際品牌那樣“潮”,營銷手法顯得“有些寒磣”,店面也不夠吸引人。此外,在這樣一個面子和身份至上的市場中,品牌缺乏國際地位也是它們的短板。但本土零售商的優(yōu)勢在于,當下定決心時,它們在全國范圍內鋪貨速度極快,此外,制造利潤率也是一個優(yōu)勢。鑒于二三線城市居民的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增勢迅猛,決不可低估迅速鋪貨對于銷售額和利潤最大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