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童裝網(wǎng)]通州區(qū)梨園鎮(zhèn)村民劉桂紅,五年前還是在家接散活的編織女工,經(jīng)過幾年拼搏,她從編織發(fā)展到時裝,有了能進出口的貿(mào)易公司。在英國,她的服裝掛進了專賣店。
小生意結(jié)識新搭檔
“1樓是展示,2、3樓有影棚和打板間,地下是成品出衣區(qū)……”三層小樓里,衣架上掛著各色服裝,設計高貴、典雅。這棟別墅,是劉桂紅去年租的,簡單裝修后,將服裝設計全部從梨園村搬了過來。“原來我們在地下室加工服裝和編織。”劉桂紅笑開了:“編織由姐妹們拿回家去干,這邊專做服裝,如果客人來看也顯檔次。”
劉桂紅曾經(jīng)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婦女,“最開始我給人串珠子,就掙個加工費。”2008年,為了經(jīng)營方便,在鎮(zhèn)政府的幫助下,劉桂紅成立了北京麗人島手工編織專業(yè)合作社,自己當上了社長。
編織社的生意走上了正軌,不愁接單,但利潤卻很薄。
2009年,劉桂紅認識了新加坡留學歸來的畢婉茹。小姑娘交給劉桂紅一單手藝活,將近100件,卻只有600塊錢的加工費。而且劉桂紅和姐妹們都不會做這種頭飾,要重新學習。
“這活利潤非常小,又緊著要。但人家既然找到我了,就是信任我,我必須接。”劉桂紅就召集了幾個姐妹一起學習和加工。兩天兩夜,終于趕制出來了。劉桂紅把600塊錢分給了姐妹們,自己分文未取。
交貨那天,畢婉茹來拉貨,當她知道劉桂紅連夜趕活時,在門口偷偷哭了。從此,兩人正式建立了合作關系。私下里,二人還以母女相稱。
幾單生意過后,兩人一拍即合,聯(lián)合成立了貿(mào)易公司,劉桂紅為法人,畢婉茹負責國外業(yè)務,拓展銷售渠道。
小枕頭叩開海外市場
巧娘手工活出國,以前最多就是貼別人的標簽,賺點加工費而已,產(chǎn)權(quán)都是別人的。劉桂紅看著,心里也起急。
2013年,劉桂紅將目光瞄向了制作“玲瓏枕”,丈夫劉向東看她不吃不睡地研究,也幫她琢磨起來。“玲瓏枕”屬于瀕臨失傳的民間稀有手工藝品,別名“御枕”,曾經(jīng)是宮廷或貴族的必備用品。一個月后,夫妻倆終于研究出了適合人體學的“玲瓏枕”。產(chǎn)品一經(jīng)推出,訂單不斷。
巧合的是,去年串親戚,劉桂紅接觸了意大利孔子學院的丁老師。丁老師一眼就相中了這八面玲瓏的小枕頭,便帶了幾個回意大利,隨后又買走200個。這些以“天一錦”標注的玲瓏枕第一次走出了國門。
光是玲瓏枕還不夠,劉桂紅又琢磨如何在服裝領域闖出自己的天地。可劉桂紅沒有任何美術基礎,雖然手巧,但對于新穎的樣式、時尚的顏色卻把握不準。
鎮(zhèn)婦聯(lián)主席康秀清這回又出主意了。康主席和畢婉茹不約而同地建議:“你兒子不是中央美院畢業(yè)的嗎?學的又是美術專業(yè),你讓他幫你設計,這不是早就注定好了的嗎?”劉桂紅一撇嘴:“那毛小子知道什么,別給我搗亂了。”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劉桂紅還是試探著邀請兒子加入她的事業(yè)。為了支持母親,兒子劉鵬辭掉工作加入編織社。
“天一錦”旗下于是就有了生產(chǎn)手工制作的玲瓏枕和服裝,劉桂紅先把專賣店開在了英國。“中國風的衣服和飾品,到了國外特別受歡迎。”
手工定制時尚服裝
走出國門的劉桂紅不滿足。
北京市組織的相關創(chuàng)業(yè)培訓,只要有機會,劉桂紅就爭取參加。“婦聯(lián)幫了我不少忙,這些年我參加過很多培訓,報關、出口等政策我都學習過,除了英語不怎么好,其他都拿得起來。該有的證書我都有了!”劉桂紅憑借著貿(mào)易公司這個平臺,加上自身努力,今年又將巧娘手工活的業(yè)務拓展到了私人定制。“公司要發(fā)展才能經(jīng)久不衰,說白了,我手底下百十來號人等著吃飯呢!”這個名為“Style-A”的服裝品牌,如今已經(jīng)在英國注冊。和“天一錦”主打中國風不同,這個品牌主營時尚服裝,全手工制作,精選上等材質(zhì)面料,已經(jīng)在倫敦的專賣店銷售。
“原來一年掙幾千,后來干得好的一年能掙幾萬,F(xiàn)在我們做起了服裝,手工活當然也沒扔下,去年一年的流水就上千萬,這在原來真是想都不敢想。”看著架子上成排的成衣,劉桂紅不免感慨。